当前位置 :
幅巾
幅巾
fú jīn
  • 幅巾的解释
  • 1.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 词语解释:

  •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也称为「幞头」。幅巾[fújīn]⒈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 引证解释:

  • ⒈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引《东观汉记·鲍永传》:“更始殁,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西门庆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 网络解释:

  • 幅巾幅巾,又称巾帻,或称帕头。是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多裁取一幅即长度和门幅各三尺的丝帛做成。从额往后包发,并将巾系紧,余幅使其自然垂后,垂长一般至肩,也有垂长至背,用葛布制成,称为“葛巾”,多为布衣庶人戴用。用细绢制成,称为“缣巾”,多为王公雅士戴用。宋代以后,深衣幅巾是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际服。古代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释菜礼,儒生都穿戴幅巾深衣祭祀孔子。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东观汉记·鲍永传》:“更始殁,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宋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西门庆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 国语辞典:

  • 古代以缣全幅所做的头巾。幅巾[fújīn]⒈古代以缣全幅所做的头巾。引宋·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缁服苍颜,幅巾绳履,是个道人打扮。」
  • 辞典修订版:

  • 古代以缣全幅所做的头巾。宋.苏辙〈武昌九曲亭记〉:「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缁服苍颜,幅巾绳履,是个道人打扮。」也称为「襆头」。
  • 其他释义:

  • 1.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
幅巾的书写
字义分解

读音:fú

[fú]

布的宽度:幅面。双幅。宽幅。 ◎ 泛指事物的宽度:幅度。幅员(“幅”是宽度,“员”是周围。指疆域或领土的面积。如“我国幅幅广大”)。振幅。篇幅。 ◎ 边缘:边幅。 ◎ 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幅画。五幅布。

读音:jīn

[jīn]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巾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巾巾英雄”)。

幅巾造句
1、赤心赤诚也非常识趣,马上去帮万磊弄来一套深衣换上,还戴上一顶幅巾,摇身一变,一位深藏不露且雍容典雅的“君子”。2、紫贤遂弃僧伽黎,幅巾缝掖来京都,混俗和光,方了此事。3、依西山松楸以居,幅巾杖履,日与田父野僧游,玩易爻象,达天人之变,属纩之际,言如平生。4、因那诏书上不许签书公事,东坡便幅巾芒鞋...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掌乐学(zhanglexu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学 zhanglexue.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