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80后科学家陈捷凯:科学丛林“探路者”
更新时间:2024-03-29 21:57:23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2015年7月份刊登一篇论文,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多能干细胞诱导因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就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

学界认为,陈捷凯所在团队新发现的诱导因子,具有非常广阔的科学前景。

这篇论文的背后,是陈捷凯和团队长达七年半的努力。

1983年出生的陈捷凯,是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

常人看来, “七年磨一剑”乏味而枯燥。对于陈捷凯而言,做科研就是一个坚守的过程。“我之所以探索某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无论结果证明它是对的还是错的,对于我来讲都很重要。我不会在意为此付出的时间长短。”陈捷凯说。

在研究“诱导干细胞重编程障碍”课题时,团队很早就确定了一个障碍因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找不到该因素影响干细胞进程的一个“靶标”,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但陈捷凯没有放弃,并特意从广州跑到上海去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设想的正确。由于工作做得很扎实,科研成果很快发表到在《自然·遗传学》上。

研究课题经常需要连轴转,挑战身体极限。在一次实验中,陈捷凯感觉浑身乏力,他还是坚持把实验完成。回到宿舍量了体温,发现已经高烧40度了。

“锐气不被时间磨平,热情不被挫折浇灭。”这是陈捷凯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念。他选择学生时坚持一个重要标准——必须有毅力,“做科研会遇到很多挫折,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坚持到底的。”

“我通常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去实验室,这已经成为习惯了。”陈捷凯说,“研究做到一定层次之后,确实会觉得很辛苦很累,但如果真的不让我做,我会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他认为,能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我的生活需要不确定性,科研恰恰是最具不确定性,需要全身心投入进去,把思维发挥到极致,这种感觉令人享受,就像有些人玩极限运动,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一样,做研究就是在挑战脑力的极限。”

2014年春节期间,一位国外学者刊发了两篇干细胞学界的重磅论文,涉及的内容可能颠覆整个干细胞领域,陈捷凯无心继续休假,年没过完就赶回研究所做实验,对论文内容进行论证。“当时我认为这个事情太重要了,必须赶回来。”

在陈捷凯看来,能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努力,是幸运的。“科学的疆域无边无际,我们要去发现新大陆。我只是科学丛林里的一个探路者。”陈捷凯说。

掌乐学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掌乐学(zhanglexu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学 zhanglexu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9185号-1